筑牢信仰之基,高揚信念之帆,黨建工作常抓不懈,是中產協高效服務行業的基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非織造裝備升級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前提。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創新學習教育形式與內容,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促進我國非織造裝備高質量發展。2月10日,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聯合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京開展了“黨建促非織造裝備高質量發展”主題黨日活動暨中產協2022年首場業務交流培訓活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委員、副會長李陵申,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桂梅,副會長兼秘書長祝秀森,副會長季建兵,總工程師李昱昊及中產協全體職工參加活動。
來自恒天集團、中紡科技、宏大研究院的領導有恒天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泉,中紡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宏大研究院執行董事何蘇義,中紡科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宏大研究院總經理安浩杰,以及中紡科技、宏大研究院的黨政班子及業務骨干。
宏大研究院——積極發揮政治引領作用,聚焦紡熔設備主業
中紡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何蘇義對本次活動致歡迎辭并介紹了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黨支部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情況。據介紹,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從2001年在中國紡織行業大調整時期誕生,到今天成為業內擁有技術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專精特新科技型企業,始終秉承和堅持非織造裝備主業發展方向,走出了一條專注主業、工程化發展模式的特色之路。
近十年來,公司黨組織積極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審時度勢地提出聚焦紡熔設備主業、向規范化工程公司運營模式轉變的定位方針和發展方向,為企業駛入正確的運行軌道把牢了方向;以排除干擾、刀刃向內的勇氣和擔當,對機構、人員(包括領導人員)進行調整和精簡,實現了機構數量、人員數量雙減半的瘦身目標,為干事創業提供了良好氛圍;推動落實骨干員工激勵措施、技術職務綁定工程項目晉級制度、產品和作業指導書規范化標準化模塊化“三化”要求,加之構建全球采銷網絡的逐漸完備,各種內外部舉措為公司產品技術、市場業績的持續提升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中產協——黨建引領高效工作,行業服務創新有為
經緯編織天地華章,黨建引領高效發展。會上,中產協會長李桂梅圍繞“以高標準黨建促高質量發展”主題,從“黨建引領高效工作,行業服務創新有為”兩個方面介紹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黨支部黨建和行業引領情況。
李桂梅介紹,在支部黨建方面,協會黨支部對“兩化”建設不斷探索,形成了“五經五緯”支部工作法,設立黨員示范崗,開展支部工作評價體系等工作;在行業黨建方面,協會黨支部結合行業強國建設,以黨建引領和弘揚企業家精神,通過先進典型的示范來創新行業黨建形式與內容,通過召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企業黨建工作交流會”和走訪調研等工作,總結推廣不同類型企業黨建工作優秀經驗,強化行業政治凝聚與認同,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行業黨建工作法。
李桂梅還談到,在行業服務方面,中產協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工作: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主動服務國家大局,行業影響力顯著提升;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提質增效成果顯著;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構筑穩固產業基礎;積極推動紡織與國防軍工深度融合;積極推動行業社會責任、質量提升和人才培育工作;深入開展國內外各種行業交流與合作,不斷推動產業鏈融合縱深拓展。
非織造“十四五”——向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和服務化轉型
結合宏大研究院的核心業務,中產協副會長季建兵介紹了我國非織造布產業現狀及“十四五”發展方向。
近20年,我國非織造布產業收益于巨大的內需市場、完善的產業鏈配套、持續的科技創新和綜合成本優勢,我國非織造布及制品的產量、經濟效益和進出口都經歷了高速增長。2020和2021年間,受防疫物資需求影響,我國非織造布出現超常規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非織造布行業鞏固產業基礎、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行業將圍繞共性基礎技術攻關、產業鏈補鏈強鏈、推廣先進制造技術、梯度培育優勢企業和重點領域提升等方面開展工作,加快行業向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和服務化轉型,推動行業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宏大二十年——厚積薄發,矢志不渝推進紡熔裝備技術水平持續提升
宏大研究院基于在聚丙烯紡熔技術領域的長期技術積累和大規模推廣經驗,以工藝研究與設備研制高度融合的模式,經過近兩年的前期調研和技術儲備,啟動了“新柔性”紡粘非織造布生產線項目的研發工作。會上,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安浩杰具體介紹了紡熔裝備產品研發和公司“十四五” 發展規劃。據介紹,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沉淀、宏大產品從Ⅲ型、Ⅳ型、Ⅳ+型、Ⅴ型逐步發展到宏大Ⅵ型,產品工藝速度從300、400、500、600到最新型 800m/min,3.2米幅寬紡粘單頭產量從300、400、450、500到600kg/h, 經過工程項目的長期實踐積累形成了目前的多項核心技術。
“十四五”期間,宏大將矢志不渝推進紡熔裝備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2021~2023年,不斷鞏固大客戶戰略,推進丙綸紡熔復合智能裝備滲透到全球更多的醫衛材料市場,完成代表性迭代技術“新柔性”生產線工藝和裝備的研發,計劃在2022年完成“新柔性”合同設備的交付和安裝,2023年完成雙組分紡粘熱風家用新風過濾材料、車用空濾材料、雙組份聚乳酸醫衛防護材料的工藝攻關,2024年在北京建成紡熔新材料重點實驗室。
用心、用情、用力激發紅色基因,共促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委員、副會長李陵申在總結發言中表示,2021年全國規上紡織企業實現業務收入達到5.2萬億元,增速12%。在“穩字當頭”的背景下,推動紡織工業穩定持續發展,必將依托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雙驅動,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需要先進材料和智能裝備兩翼驅動,才會飛的更高更遠。他表示,多年來宏大研究院在設計研發和功能服務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研究院致力于解決應用研究,這對行業發展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和示范效應。
李陵申強調,未來行業需要重點關注三個方向:一是數字經濟催生系統性創新和業態迭代升級。智能制造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以此達到降低能耗、提升品質等需求。二是綠色經濟催生技術先進性。綠色制造對非織造產業而言是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極有可能因顛覆性技術的出現而產生新的市場機遇。三是協同創新催生產業鏈互嵌。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平臺建設將真正做到靶向解決成果轉化的重要手段。
最后李陵申談到,本次活動對中產協及宏大研究院雙方在工作作風、工作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將產生積極作用。我們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激發紅色基因,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優勢轉化為工作動力,共促行業高質量發展。
恒天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泉對宏大研究院在黨建促業務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表示,中產協高素質團隊在貫徹黨建先行、引領行業進步、推動產業發展方面的創新作為值得學習,本次活動搭建起很好的交流平臺,從多方面促進了黨建與中心業務的深度融合,互學互鑒,對企業及行業發展都具有現實意義。
會后,與會人員一同參觀了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業務部門。
萬物勃發,春山可望;全力以赴,只爭朝夕。新春伊始,行業企業聯動,以高質量黨建,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中產協全體職工深度參與主題黨日活動,希冀攜手行業企業,傾力投入工作熱情,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